关注技术进步,引领海事教育发展

关注技术进步,引领海事教育发展

——在2020年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上的主旨演讲

陆靖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在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刻,我们通过举办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同涉海领域的各位新老朋友共商发展大计,共叙航海情谊,我感到十分有意义。作为我国涉海领域唯一的国家法定节日,中国航海日是展示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窗口,在传承航海文化,提升全民航海、海洋和海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中国海事教育发生着深刻变化。今天我演讲的主题就是:关注技术进步,引领海事教育发展,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一、新科技对海事教育带来深远影响

当前,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技术新理念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信息技术疾步迈入智能化阶段。很多职业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人工智能也将改变育人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改变将加速推动培养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教育治理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这些都会对未来的教育方式方法带来深远影响。
作为航运人才培养院校,我们必须关注一个事实,那就是船舶智能化、码头自动化将成为大势所趋。未来已来,海事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

二、上海海事大学的新作为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和海洋为特色的百年高等学府,是中国仅有的两所海事大学之一。近几年,在新技术、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一)关注技术进步,聚焦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校以满足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需要为引导,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一流本科和一流研究生建设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在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下,船舶配员会越来越少,对船员的综合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适度控制水上专业招生规模,构建交叉学科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培养适应船舶智能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智能船舶、航运大数据、网络安全、能效管理等授课内容。与上海临港新片区合作建设了无人船测试场,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开发了智能船系统和船舶自主避碰系统。

随着船舶碳排放和硫化物排放要求提高,节能减排技术迅猛发展,我校建设了LNG双燃料驱动、风帆助航实验室,增设了相关课程或章节。完成了“吴淞”轮组合式液货模拟船建设和课程开发,并正式对外开展T01-T05油化船和LNG船舶操作基本和高级培训。

北极航路的开辟对全球航运经济意义重大,我校已派遣18人次作为驾驶员、轮机员参加南北极航路考察。并主持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的《极地航行示范课程建设》,编写了《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专著。

(二)面向行业前沿,开展科技研发

近年来,上海海事大学在航海仿真、轮机仿真、海事搜救、海洋工程、电力推进船舶技术、海上应急、冷链物流、自动化码头、极端环境海洋材料等方面开展了技术攻关,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为行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校与上海振华重工共同研发的“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不仅为国际油气田开采及海事工程提供了重大装备支持,且打破了在一些重大工程建设需要依赖租赁国外浮吊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

我校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功研制的电力推进船舶控制技术,让我国的高端船舶装上了一颗“中国心”。

学校依托全球冷链集装箱物流大数据中心(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成立),开展全球冷链集装箱实时监控系统研究,服务“冷链物流”建设发展,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学校与宝钢共建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的极地船用高耐磨蚀钢在“雪龙”号进行多次随船实验后,现已批量生产,成功应用于“雪龙2”号的建造,实现了我国极地低温钢材料的国产化突破。

学校积极研发“水上-水面-水下”三位一体的智能海事搜救系统,成功获批上海智能海事搜救与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大推动了我国海事搜救技术进步,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装备与技术支撑。

学校与上海振华重工、上海交大共建上海离岸工程研究院,开展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研发,服务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

另外,学校依托国家重大专项“海洋深水工程重大装备及配套工程技术”,配合中国自行建造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以及与之配套的两艘世界顶级深水三用工作船——“海洋石油

681”与“海洋石油682”,成功研制了深水三用工作船抛起锚作业模拟系统。

(三)发挥学科特色,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上海海事大学联合betway手机网页 成立了“全球航行状况研究中心”,并在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发布《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为南海航行状况提供了科学的判断依据和结论,填补了国际上对南海水域船舶交通安全统计与分析的空白,向世界表明南海的航行是自由的、安全的。

2017年,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MTCC-Asia)落户上海海事大学。该中心是我国首个经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授权设立的实体性机构,也是亚洲唯一具有全球海事技术协调资格和能力的合作中心。中心先后在缅甸与柬埔寨成立了分中心,并在马来西亚、印度、柬埔寨、缅甸等地多次举办了技术研讨会,向与会的周边国家介绍了中国海事管理体系与制度、中国在海事领域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与方法等,扩大了中国在世界海事领域的影响力。

近几年,学校积极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学校两项目入选《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与招商局集团共同举办“共铸蓝色梦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优才计划”培训项目,承办“一带一路”海事国家高级航运管理人员培训,扩大了“一带一路”倡议在相关沿海国家的实施。

(四)利用专业优势,服务行业发展需要

学校联合上海海事局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成立我国首个海事调查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事调查实验室。2018年,上海海事大学教师在“桑吉”轮与“长峰水晶”轮碰撞事故调查中多次参加调查组事务,为调查组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和帮助。

近年来,学校联合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海领域知名人士与专家,撰写并出版南海及其周边水域、马六甲海峡、亚丁湾、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全球系列航行指南专业书籍。积极参与国际海事公约的制定,为我国的北斗系统正式被国际海事组织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为我国政府起草了第一份国际海事组织(IMO)极地规则提案。

2017年和2018年,上海海事大学负责开展了《深化长江口深水航道利用边坡自然水深提升通航效率》研究,并推进了《长江口深水航道船舶超宽交会通航安全管理办法(暂行)》的修订。

111年前,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今天,上海海事大学将不忘初心、奋楫笃行。秉承代代先驱们“以发展航海高等教育和振兴中华航海事业为己任”的精神,坚持“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发展理念,与业界携手打造“海事命运共同体”。

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