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简要情况介绍
辽宁海事局是交通运输部派驻辽宁省负责该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海事行政管理机关,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为交通运输部直属正厅级行政机构。“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实训基地”依托全国唯一的专门从事水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研究的大连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建有专业“危险货物检测鉴定实验室”和“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展厅”。
辽宁海事局“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实训基地”于2019年正式揭牌成立。为海事系统首个以水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为主线,面向行业内从业人员、执法人员以及学生等的实操培训基地。基地涵盖了危险货物管理的发展历程、危险性判定、载运工具、人员防护以及相关公约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力求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形成系统展示,以达到提升危险货物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的目的。
1.辽宁海事局“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实训基地”具有鲜明的航海科普特色,拥有主题内容明确、形式多样的各类航海科普展教资源。
基地具备一定规模的专门用于航海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固定场所。
“危险货物检测鉴定实验室”可以为科普活动提供基础实验操作环境,通过实验人员演示、参加活动人员自己动手等实验操作环节,将危险货物科普知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开展科普活动。
“罗薇劳模创新工作室”展现了我国在国际危险货物运输研究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科普展教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工作室先后与大连海事大学、大连集发南岸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发挥各自优势,政校企联动携手,进一步优化科普教育服务,弘扬航海文化。工作室建立的“海安薇服”文化品牌获第四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创新力文化品牌称号,开展航海文化展示等活动,架起社会公众与海事部门的沟通之“虹”。“海安薇服”文化品牌还通过“辽宁海事”微信公众号发布危险货物相关国际公约规则、国内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解读,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国际和国内行业动态以及相关热点难点。
“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实训基地展厅”秉承“货物适运、船舶适装、便利运输、安全发展”的理念开展科普及培训活动。基地通过危险货物管理的发展历程及事故案例、危险货物的危险性判定方法及分类标准、生活中常见的危险货物、危险货物相关国际组织及公约规则介绍、危险货物装载卸载、危险货物的积载与隔离、海事执法人员开展危险货物查验取样操作方法、危险货物从业人员自身防护等内容的介绍,帮助大家快速建立危险货物相关工作的安全责任意识。
2.基地面向公众开放,具备一定规模的接待能力,符合相关公共场馆、设施或场所的安全、卫生、消防标准。
基地地处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长江路25号,现有一层楼房场地作为办公场所,面积共560 m2,具备一定规模的专门用于航海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固定场所。基地现有实验室5间,可以作为实验操作培训教室。基地有专门的办公房间200 m2(设有成果展示区、会议区、研讨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展厅1间。基地可为参加科普活动人员提供海事自助终端、桌椅、储物柜、茶水、充电器、接线板、书籍阅览、常用医药箱等温馨的港湾服务。2022年共接待公众1000余人次。
3.具有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
实训基地现已编制《辽宁海事局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实训基地科普工作管理制度》,涵盖组织建设,强化科普教育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普设施,丰富科普活动内容,经费保障,档案管理等内容。
辽宁海事局已将工作室(含相应的科普工作)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以及《辽宁海事局“十四五”发展规划》《辽宁海事局加强海事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实施方案》。辽宁海事局负责科技科普管理的职能部门是科技信息处,具体落实船员管理相关科普工作的是拟申报基地的大连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含创新工作室)。
4.能够保障开展经常性航海科普活动所需的经费。
研究中心、工作室以及实训基地每年都有固定的运维保障经费,6年来累计投入约227.518万元用于基地的升级维护及正常运行。经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研究中心用于实验室运行维护体系管理费用;二是实训基地设备运维经费以及功能升级费用;三是基地信息化项目更新及运行维护费用;四是工作室专用经费。如果申请betway手机网页 航海科普基地能够成功的话,则开展航海科普活动所需的经费可以从上述几部分经费中列支,或申请单独的活动经费。
5、具有能够开展专业性科普活动的兼职科普人员。
基地现配备开展科普活动的兼职科普人员8人,主要来自辽宁海事局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和研究部门,在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科普人员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业领域涉及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轮机管理、环境科学等。科普人员均具备开展科普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及讲解能力,其中1名科普人员曾获得交通运输部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1名科普人员长期随中国代表团参加相关国际会议。基地还邀请1名海事大学专业老师作为科普教育专家为基地科普人员开展科普培训。
6、具有网站及微信等对外宣传渠道。
辽宁海事局的官方网站是:https://www.ln.msa.gov.cn/。微信公众号是“辽宁海事”。
二、基地科普特色和资源优势
基地融合危险货物检测鉴定实验室、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展厅以及罗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不同特色,部分展示内容属于全国首创,及时更新,打造出了具有独特的危险货物运输的文化展示场地,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航海文化的科普基地,以及水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公约法规宣贯和职业素养教育培训基地。参观过的人员都表示基地的航海文化底蕴深厚、形式独特,有感染力和创新力,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基地有工作人员8名,具有丰富的水路危险货物研究经验,其中,1人曾获交通运输部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1人入选“交通运输部水运行业专家库”,1人获直属海事系统网络培训十佳优秀讲师,1人长期随中国代表团参加相关国际会议。科普宣传讲解人员充足。
除了利用研究中心自身的资源外,基地还是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与大连集发南岸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水路危险货物培训教育基地,合作开展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研究,提供公约法规新变化新要求、典型事故经验案例分析等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行业发展。
三、以往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一)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高级培训班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搜救领域专业技术交流,共同提升区域海上搜救能力与水平,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办,大连海事大学承办的“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高级培训班”在大连举行。来自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以及我国相关海上搜救中心的共计29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在本次活动中研究中心作为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完成了部分培训内容。
科普人员为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高级培训班学员进行讲解
(二)国际海事组织IMSBC规则地区研讨会
此次活动是在交通运输部与国际海事组织合作备忘录框架下的综合技术合作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和我校共同举办。研讨的目的在于帮助IMO成员国的相关方实施IMSBC规则,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固体散货运输领域的经验和做法。在此次活动中研究中心接待了各国与会代表,展示了中国在航运业和海事服务水平上的高速发展。
科普人员为国际海事组织IMSBC规则地区研讨会代表进行讲解
(三)海事新录用人员初任培训
基地多次组织海事系统内部人员开展参观和培训学习活动。近年来,辽宁海事局将基地纳为新进人员初任培训培训点之一。通过对新入职公务员介绍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加深新进人员对危险货货物运输的认知,了解保障水上航行安全的海事职责。此外,实训基地还多次组织辽宁海事局内部一线执法人员参观学习。
科普人员为新录用公务员讲解危险货物运输基本知识
(四)相关企业业务培训交流
基地一直秉持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可接受团队预约的工作方式,大连市总工会、大连市海员交通建设建材工会、大连船级社、大连海洋与渔业局、大连海事大学多家单位或社会团体前来开展主体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对基地建设及科普教育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赞许。基地将继续积极与外单位交流学习,在立足危险货物科普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普能力,扩大科普范围。
大连市海员交通建设建材工会组织下属基层单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参观交流
(五)中小学生公益科普活动
“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基地常年开展水上安全知识活动。以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水路危险货物小课堂”、“物品酸碱度小实验及自热火锅危险性小实验”以及“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实训”等科普环节,拓展基地实践功能,积极探索更多、更新颖的科普方式,在提升公众对水路危险货物认知度的同时传播航海文化。2022年,共开展学生科普活动6次,接待学生及家长近500名。学生群体囊括了大连市总工会“慧成长动力营”、大连《半岛晨报》及《少年大世界》小记者团、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学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亲子家庭等。
《少年大世界》小记者团参观学习
(六)科技科普讲座
配合辽宁海事局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讲座。对基地科普创新成果及创新经验进行分享,激发大家对航海科技创新发展与应用的思考。
2022年科技活动周科普讲座